海遇网CEO丁沪生:我的职场我做主 |“圆梦普渡,扬帆职场”大课实录
当地时间9月18日下午两点,由海遇网(MLN.com)主办的职场大讲堂系列之“圆梦普渡,扬帆职场”活动在普渡大学拉开帷幕。活动由海遇网CEO丁沪生主持,哥伦布市副市长侯俊杰、普渡大学中国中心主任蔡利平、普渡大学就业中心主任Tim Luzader、80后普渡毕业生陈潇、90后普渡在校生孙雨晴等嘉宾出席了活动。尽管职场讲座安排在上课时间,且选在学校最繁忙的招聘周,仍有100余名在校中国留学生先后到场踊跃参加了活动,近千人在线关注了本次活动。
当时错过活动的同学也不必遗憾,小编已将干货整理好双手奉上。
丁沪生:北琳网络公司(海寓网MLS + 海遇网MLN)CEO,500强企业前高管,印州美中商会董事,中国工信部人才指导培养委员会成员,全国服务外包技能考试指导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青年电商创业委员会导师,浪潮集团规划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
今天我尽量不讲可以从书本或老师那里学到的职场技巧,我会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演讲。我的主题有三点。第一点要跟大家讲的是我的职场我做主。第二点重点讲非智力成功因素。大家能到普渡大学来上学,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家的智力水平都没有问题,所以成功并不取决于成功学里的智力因素。第三点我要讲的是,好男儿、好女孩志在四方。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我会分享几个故事。
中国已经取代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输出国。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去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近46万人,比2013年增加4.59万人,同比增长11.09%,今年人数还会上升。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去年统计的数据显示了几点趋势:一、国际学生数量逐年增长;二、这些增长主要是来自于中国的留学生和本科生。这跟二十年前出国的情况是很不一样的,二十年前在美国找工作总体比现在容易是因为当时没有这么多本科生到美国读书,也没有那么多留学生,以前的工作签证也比现在好申请。
坦率地说,现在最严酷的现实是,大部分国际留学生,不仅仅是来自于中国的留学生,都找不到工作,甚至连第一轮面试都不会通过,或者说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留学生在找工作时常常会身陷一些误区,例如,认为学校的就业分配办公室主要是为美国学生服务的,或者说更多的机会是给美国学生的,所以我们中国学生去了也没用;高分的成绩、出彩的自荐信,我就能得到面试机会;兴趣越广泛,我就能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误区。学校有关部门做学生就业工作,最大的一个困惑是,学校提供了很多资源但是中国学生很少来用。
最好的职业规划应该从入学第一天开始。海遇网在推广本次职场讲座活动的时候得到一些反馈:很多新生说职场讲座离我还太远了,我才大一。但是总所周知,在职场上成功的往往是少数人,你走的路往往要跟其他人不一样才可能成功。还有,天上其实真的很难掉馅饼。在职场中,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基本上是没有的,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
十八年前,我来到美国读MBA,很幸运地拿到了思科的董事长John Morgridge捐赠的奖学金。可是入学第一天,商学院的副院长跟我讲了一句我到今天都还记得的话,他说:”Harrison,你是一个美国不需要的人。”他接着给我解释这句话意思:你有工科的背景,你也写过程序,但偏偏你要放弃搞技术来读MBA。你的语言不如美国学生,你对美国社会、文化的了解不如美国学生,如果你要想在美国立足的话,你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这句话让我终生难忘。第一年的寒假,我们MBA的大部分同学都回国与家人团聚或者安排其他活动时,而我坐在宿舍里面,发了一百多封求职邮件出去。
在求职过程中,我也运用了学校的很多资源,但是同时我用得更多的是自己建立的人际关系网。那么人际关系网怎么建立?我稍后会具体介绍一些方法。我刚到美国来的时候,除了认识几个学生以外,在美国熟人一个都没有。但是一个寒假结束后,到了第二学期学期中,我手上已经有了五六个实习录用通知,而且都是五百强企业的offer。我,从一个来到美国但被副院长告知不被美国需要的人,到500强实习工作录用函拿到手软,我能做到的相信大家也同样能做到。
1. 沟通交流
关于非智力成功因素,很多人都会提到communication,即沟通交流。如果大家有机会去接触一些在职场比较成功的华人的话,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他们的一个共性:善于沟通交流是他们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很多华人在职场上都会抱怨另外一个族裔的人抢了我们的功劳,他没干什么事,结果工作上比我得到的嘉奖要多,提升也比我快。其实大家没有看到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我没有任何的种族歧视或者是其他种族偏见,这个族裔很多人知道是印度人。在美国职场有一个印度人现象,不仅仅是在中层职位里面,越往上走,在高层职位里面,印度人是远远要多于中国人的。如果大家的理解是,印度人夸夸其谈,善于跟别人争功,那么这个理解是很肤浅的。其实在职场上,你可以从印度人身上看到很多非常出色的特质,其中一个就是沟通能力。沟通能力不仅仅是语言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文化方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比华人和印度人沟通方式的差异。我在IBM工作的时候曾经外派在上海住了三年。我在外高桥有一个几十人的团队,有时候我会去外高桥工作一天。当我去外高桥的时候,除了极个别非常活跃的员工或者部门经理会约时间跟我交流之外,其他人基本上是“躲”着我的。但是我去印度出差一星期,我的日程每天排得满满的。在我去之前,我的印度员工已经挤破头跟他们的部门经理要求安排时间跟我来见面。他们跟我见面谈的时候有时候会非常直率地问我:“我要怎么做才能坐到你那个位置”。这个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我们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教我们要内敛,少说多干,而在西方职场往往是“三分做,七分说”。
2. 讲好你的故事,打好你的中国牌
很多留学生到美国来都会有这样一种心理:我语言、文化上没有优势,竞争对手是美国人,还有工作签证的问题,我要怎么去找工作。我想说,不要担心别人怎么样,你需要担心的是你自己,讲好你的故事,打好你的中国牌。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而且在不远的未来GDP就会超过美国,这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市场。这也是你们的一个长处,在面试过程中你要打好这张牌。
STAR方法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运用方法。我当时找工作找实习的时候,我把我的简历拿出来,看我究竟有哪些闪光点。在面试的时候,如果你去告诉面试官说我非常勤奋,或者我非常善于解决问题,或者说我在逆境中间会奋起永远不会放弃,这些都是空话,没有人愿意听。但是如果讲出你自己的故事,把每一件事情发生的背景、你面临的任务、你做了哪些事情、最后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当你把这些清晰地总结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你真的非常出色,你会找到原来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些亮点,而且这种方式会让面试官会觉得你不是在空洞地说口号,而是确确实实有这样的经历,你是一个有故事的、有血有肉有活力的人。
3. 谁说只有中国人爱搞关系,美国人也一样
大家都认为中国人特别爱搞关系,其实美国人也一样喜欢搞关系,只不过他们换了一个不同的词,叫networking,就是我们说的人际关系网。在美国这个社会里,你要想成功,你要想走得远,networking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IBM内部的时候,曾经有做内部培训,领导力、networking等方面的培训。什么是networking?Networking,其实是首先要了解谁可能能帮到你,然后能和那些或许能够帮助你的人建起某种关联,最终和那些愿意帮助你的人建立关系。打个比方,在大公司里面,你在做一个项目,需要另一个部门的帮助。但你没有职位上的权威,如果你通过正常途径,比如发邮件,可能一个星期都没有人理你,因为大家都很忙。但如果你有networking这个关系,跟另外一个部门的同事曾经一起喝过咖啡聊过天,那么你可以拿起电话,两分钟这事情就解决了,这就是networking的威力。
CCO,学校就业办公室,其实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很多学生没有用好用透CCO的服务。很多学生甚至没有在CCO注册,或者注册了但没有使用它,这是非常可惜的。你们到美国来读书,付了很高的学费,10%的学费拨给了CCO,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去用?
再举两个例子。我当时想进思科、想进HP、想到硅谷去实习、去工作,但谁也不认识,思科里面的校友一个都找不到,怎么办?第一个办法,我花钱去注册成为某些行业协会的会员。一旦你成为会员以后,你就会得到行业协会里面的通讯录。通过这些通讯录,直接找到招聘部门经理的邮箱,给他们发邮件。如果大海捞针去把简历放在一些招聘网站或者企业的人事部门,人事部门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简历,你的简历在到达部门经理之前可能早就被人事部门给枪毙了。当然,发邮件也不可能永远顺利,发一百封邮件能有十封回信已经不错了,因为大家都很忙,每天收到那么多邮件,看一眼觉得这个不急,过两天以后可能就忘了;或者他会想,这个学生可能遍地撒网发了几百封。但是要记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你发了一封邮件,两个星期还没收到回信,你再发一封邮件讲明你对他们公司依然非常感兴趣,曾经联系过他们,确认他们是否收到过邮件。
4.你不必是球迷,但你不可不知学校的球星是谁
我们都是人,如果你得到一个面试的机会,能不能得到这个工作很大程度上真的是取决于你面试是怎么做的。如何找到一个和这个面试官的共同话题,人都是喜欢和自己有共同话题的人交流。你可以不喜欢橄榄球,也可以不喜欢篮球,但是你作为锅炉工军团的一分子,你不可以不知道你们学校的球星是谁,因为这可能是在最后一瞬间破冰的那个环节。
为什么我要专门提好男儿、好女孩志在四方这个话题,因为现实一点讲,所有同学都能在美国找到实习或者工作的机会是不现实的,因为有工作签证的限制,还有就业市场容量的问题。但是我前面有简单地提到,成功的往往是少数人。如果大家想留在美国工作,或者在其他市场有比较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一定要记住,be flexible。年轻是你们最大的优势,你们暂时没有家庭和孩子的牵挂,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你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你的职业发展方面。
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我在浙江大学读书的时候,有一次,顶新集团(就是那个生产台湾康师傅方便面的公司)来校园招聘。当时他们一个高管和我们学生座谈,他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上帝对西湖和杭州是不公平的,他给了杭州一潭好水——西湖,让全城人都围着这潭好水团团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上海、江苏、浙江等都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江浙人很少愿意离开故乡到外面闯荡,因为江浙的生活条件都相对较好。当时顶新高管讲这句话的意思是,年轻人要要保持高度灵活,愿意跟着公司的发展离开自己的家,你的职场道路发展才会更顺利,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金岩,从美国到山东济宁,再到全球500强伊顿公司亚太区首席财务官。他2004年回到中国,当时伊顿在济宁开设工厂,他选择回国去山东济宁工作的时候,顶着非常大的压力。很多人没法理解他已经在美国伊顿总部留下来了,为什么还要回来。要知道,当时不要说在美国五百强企业总部里工作的人,即使是在上海北京这种一线城市工作的人,一般也不会愿意去山东济宁这样的城市工作。他的家人、朋友不理解,甚至认为他走投无路找不到工作才会这样做。
“04年从美国回国,没在乎工作地点,也没太在意薪水,看重的是工作内容和当时中国的发展机会。十一年过去了,应该说当年的决定是正确的。”——金岩
“济宁这段经历,确实挺有意思的。当时这份工作,北京、上海很多人,就是说国内的人都不会选择,所以职位空缺了大概半年。第二就是说,没有人会理解这种决定,包括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别人会说,这小子在美国混不下去了;还有人说,你看他不光在美国混不下去了,他在一线城市都找不着工作。所以当时我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现在想想也挺幼稚的。但当时还是踌躇满志,咬牙坚持下来了。挺有意思。”——金岩
这些问题没有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每个人走的路都不一样。只是想引起大家思考,未来海遇网还会做一系列的职场活动,帮助大家初入职场的时候怎么去避免一些可能潜在的问题,有机会也会就这几个问题为大家带来更深入的沟通分享。
本期编辑:Ellen
本文版权为海遇网所有,任何机构商家、个人微信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海遇网(MLN.com)专注于服务海外留学生,凭借创新的中英双语平台和网上社区,线上线下结合,涵盖职场、住房、汽车、活动等板块,帮助海外留学生及家长们更便利地沟通交流、获取有效资讯及所需服务。海遇网不断精选和整合优质的服务机构、职场资源、汽车厂商等战略合作伙伴,让用户能享受到更多高性价比的优质服务,让同学们在外生活就业无忧,家长们在家安心无虑。